北京律师事务所 旗下 飞跃 网站 
飞跃-北京债务纠纷律师网
 
专业领域专栏简介

北京债务纠纷律师专业领域

  • 就民间借贷的债务达成的诺成性的以物抵债协议的,其效力如何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346次

    就民间借贷的债务达成的诺成性的以物抵债协议的,其效力如何认定?以物抵债后,确实有部分案件被虚假(恶意)诉讼所利用、案外人利益受到伤害等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然而,虚假诉讼并非是以物抵债中独有的现象,也并非是实行以物抵债的结果,在其他民事纠纷中,虚假诉讼的现象同样层出不穷、泛滥不止。我们不能因为担心会被虚假诉讼利用而因噎废食,否认以物抵债的效力。

  • 哪些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应当被认定无效?
    日期:2018-03-15 点击:372次

    哪些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应当被认定无效?司法实务中是否认定为从事经常性借贷业务,应当结合企业一年内对外借贷的次数、企业注册资本借贷数额、企业借贷资金来源、借贷利率、借贷利息收人所占企业营业收人比例、借贷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当事人主张企业从事经常性借贷业务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其效力如何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416次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应当认定有效,我国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之间不得拆借资金。对于《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应当解读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364次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赔偿损失是缔约过失责任的要求。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将给当事人带来损失,这里的损失,一般指贷款人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利息损失,如果有其他损失,还应当承担赔偿其他损失的责任。

  •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其效力如何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775次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其效力如何认定?企业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并不必然无效,应当从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发放贷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打破金融垄断、促进资金融通有一定积极作用,一味地认定无效并不能解决现实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企业以自有资金向社会放贷,可以考虑认定有效,从而也有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利益。

  •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其效力如间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643次

    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其效力如间认定?企业因为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向社会非法集资,不应认定无效。当前,企业尢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己经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借款,如果还不允许企业通过其他方式融资,无疑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社会效果看,认定企业向社会非法集资行为有效,并无不当。何况,出借人之所以愿意参与到企业集资中,更多的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息收人。

  • 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其效力如何认定?
    日期:2018-03-15 点击:831次

    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其效力如何认定?由于企业属于非法集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应当认定无效。何况,这里用的是“非法”的用语,更能说明,企业向职工非法集资当然无效。

  • 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应采用何种形式?
    日期:2018-03-15 点击:315次

    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应采用何种形式?合同形式是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方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根据《合同法》第197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因此,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 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包括哪些组成要素才能成立?
    日期:2018-03-15 点击:486次

    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包括哪些组成要素才能成立?同样,借款用途不是民间借贷合同成立的必备条款;违约责任的欠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者认定一方免除了另一方的违约责任来解决,但都不会影响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

  • 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的法律后果能否及于债务的全部?
    日期:2018-03-15 点击:1095次

    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的法律后果能否及于债务的全部?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民间借贷,在借款人援引时效经过抗辩之后,该笔债权债务即成为自然之债。然而,有的借款人出于良心或者其他原因,部分地履行了还款行为。由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定性,在实务界不乏争议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