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事务所 旗下 飞跃 网站 
飞跃-北京债务纠纷律师网
 
专业领域专栏简介

北京债务纠纷律师专业领域

  • 借款人构成非法集资犯罪时保证人的责任认定
    日期:2023-04-25 点击:95次

    借款人构成非法集资犯罪时保证人的责任认定借款人被刑事判决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时,所涉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因此无效。分析合同效力应当追本溯源,从民法理论出发,探究刑法设立有关罪名的立法目的,避免刑法的调节作用过度泛化以致侵蚀民法领地。如果民间借贷合同本身不存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无效情形,其效力理应受到肯定性评价。保证合同依其从属性同样有效,出借人有权在针对借款人的刑事判决结束后向保证人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保证人按约承担还本付息之责。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依法享有对借款人的追偿权。

  • “夫妻档”设立公司,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日期:2023-04-25 点击:95次

    “夫妻档”设立公司,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夫妻档”经营公司在实践中并不罕见,那么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当此类公司对外发生债务纠纷时,夫妻作为公司股东是否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海安法院审理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夫妻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 220万元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借款?
    日期:2023-04-25 点击:92次

    220万元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借款?罗女士虽然主张何某将220万元借款用于家庭共同开支以及归还夫妻共同债务,但其所提供的银行账户流水等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其主张。该债务虽然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却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2018年11月,法院一审判决由何某个人偿还罗女士220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而何某名下的个人财产远不足以偿还。

  • 轮候查封不属于正式查封,债务人以轮候查封超标的额为由而提出异议时不予支持
    日期:2023-04-25 点击:94次

    轮候查封不属于正式查封,债务人以轮候查封超标的额为由而提出异议时不予支持

  • 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除明确表示赠与外,应当视为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日期:2023-04-25 点击:88次

    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除明确表示赠与外,应当视为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 恋人之间转款是否产生民间借贷法律关系?
    日期:2023-04-20 点击:105次

    恋人之间转款是否产生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恋爱期间一方以增进感情为目的自愿赠送给对方未超出日常交往范畴的财物,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在判断是否超出“日常人情交往的范畴”时,要结合当事人自身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财物价值、款项金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风俗和消费习惯等情况综合判断。

  • 债务人未还款,是否有权索回质押物?
    日期:2023-04-20 点击:113次

    债务人未还款,是否有权索回质押物?民间借贷合同关系和动产质押合同关系。该两个合同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且出借人已依借款协议完成出借义务和占有质押物,故民间借贷合同和质押合同均已发生法律效力。

  • 项目负责人以项目部名义对外借款的行为认定
    日期:2023-04-20 点击:108次

    项目负责人以项目部名义对外借款的行为认定项目负责人超出职权范围,在未提供公司授权证明文件的情况下,以公司名义对外借款,公司事后未进行追认,该行为既不构成职务行为,亦不成立表见代理,公司不承担债务责任。

  • 在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案件中,判断是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具体标准
    日期:2023-04-19 点击:95次

    在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案件中,判断是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具体标准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但债权人能够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债务,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债务是否属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就是判断是否构成夫妻共同债务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此问题。

  • 信用卡套现出借,不属于民间借贷
    日期:2023-04-18 点击:95次

    信用卡套现出借,不属于民间借贷原、被告之间并不构成民间借贷关系。信用卡作为银行给予特定持卡人透支消费的凭证,仅能向特约商户购物或者消费,而不具有作为现金进行民间借贷交易的功能,所以民间借贷不能以信用卡刷卡套现方式出借款项,且信用卡内的信用额度系银行所有,并不是持卡人所有的钱款,持卡人在消费透支前对该额度并没有所有权,只有在持卡消费时,持卡人与发卡银行之间发生了借贷法律关系。

 

推荐律师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3691255677